移動直播該往哪里走?
發布時間:[2016-07-06]分類:熱點新聞
直播的出現形成了信息傳播的新媒介,對于新鮮事物人們好奇萬分,紛紛趨之若鶩。移動視頻直播無疑是2016年最火的行業,阿里、百度、騰訊、美圖、360、小米、陌陌、新浪微博……互聯網巨頭與創業公司齊聚直播平臺。
從YY娛樂、六間房秀場直播,到斗魚、虎牙、戰旗、龍珠、火貓、熊貓TV等平臺直播游戲,再到明星參與美拍、映客、花椒直播,還有淘寶、唯品會、聚美優品這類的電商購物直播。當下,移動直播已經發展到市場超過百億、直播平臺百家爭鳴的局面。近兩年直播平臺數量爆發,你可以想象到200多家直播平臺拼搶2億用戶是多么的瘋狂,所以這種現象的背后是看似一片繁榮,其實都夾雜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假熱鬧”。
然而直播行業的前景看似飽滿,但是現實卻其實一片骨感,直播平臺存在數據造假、內容低俗等問題,而一些演唱會和發布會的直播也存在著版權侵犯的嫌疑。
據媒體報道,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守彬6月初在花椒的直播在線人數高達521萬,點贊喜歡40萬,數據碾壓雷軍、王健林、周鴻祎等一眾大佬的直播量超10倍;王思聰搭上火遍全球的英雄聯盟游戲的熊貓TV直播首秀觀看人數也不過百來萬;火華社長劉燁在一直播的收視最高456萬、今年火爆中國的宋仲基也僅358萬,儼然大佬及一線明星都不及楊守彬。值得一提的是,易觀智庫2016年4月發布全面直播APP產品MAU(月活躍用戶人數)排名的數據顯示花椒活躍用戶僅為200萬。
其實直播造假的方法很簡單,一是“自己買”,二是“平臺改”。第一種方法就是在淘寶上購買粉絲刷人氣,有專門賣直播間人氣數量的,想刷多少想買多少都隨你,和微博買粉絲數量類似;另外一種就是直播平臺灌水,想包裝推廣你的時候,就會稍微加一點人氣。另外,還有媒體曝光直播平臺會建立一個數據模型,不僅僅是簡單把觀看人數“乘倍數”,而是依據直播的各項數據,綜合動態調整主播的在線觀看人數。
那為什么直播行業要數據造假?可能有以下幾個理由:
1.包裝自己用戶基數大活躍用戶多,以求獲得資本的青睞,沒有資本可能都到不了明天;
2.制造高人氣假象,吸引更多新用戶入駐關注;
3.通過平臺的高數據,也制造了一些話題,從而低成本的增加其輿論曝光量;
4.用優佳的數據來維護明星與平臺的“共贏”;
5.鼓勵新入駐的主播,引導她們繼續為平臺服務。
除了數據造假以外,直播平臺還面臨內容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直播的成本大幅下降,目前移動端直播更是“人人可參與”。移動視頻直播意味著內容創作的又一次重大革新,過去號召人人秀文字圖片,現在號召全民秀視頻,內容產業的生產力,又到了突破的時代。
直播起初無非就是聚集網紅吸引粉絲,內容主要是網紅表演,講故事,賣萌要錢,或者吃飯等互動聊天,雖然移動直播時代各個平臺都在大眾化,素人越來越多,但仍不可否認,網紅依然是平臺上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弊端就是網紅輸出內容單一,主播質量參差不齊,平臺較難通過優質內容留住核心用戶,具有一定局限性;還有一種風險是除了內容質量之外,一些主播為了增加人氣,會進行大尺度表演吸引粉絲,這讓直播平臺陷入打色情擦邊球的境地。
視頻直播的競爭壁壘相對來說并不高,幾乎很難成為核心業務。隨著直播行業的迅猛發展,但眾多平臺內容創新幾乎跟不上,只能采取最快的復制模仿方式,以至于眾多平臺都存在內容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顯然直播行業已然進入了一個行業高潮初期,隨著社會大眾對直播的認知度提高,用戶層在迅速擴大成長,若一味的依托數據造假和靠低俗內容來吸引眼球,顯然只會讓平臺越陷越深,所以直播行業在網紅之后,重點應該奔著以原創內容核心的泛直播去發展,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回歸到內容本身。
推薦閱讀:
電話咨詢
免費試用
預約演示
價格咨詢
獲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