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媒體廣告與傳統廣告有什么區別?
發布時間:[2016-02-18]分類:運營干貨
在互動傳播模式大張旗鼓的時代下,新媒體廣告時代下,廣告在媒介、形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傳統廣告企業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困惑,傳統廣告經驗在微信新媒體背景下還有效嗎?傳統廣告又該何去何從?
羅伯特·布萊編纂的《文案創作完全手冊》里面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廣告文案的第一部分應該是單刀直入式的直擊重點,以免引起受眾的流失。即使是有暖場、鋪陳性質的文字也應該謹慎和非常精簡,但是以微博、微信廣告為代表的新媒體互動傳播媒介上的廣告文案,大多難以做到開門見山式地販賣商品,以杜蕾斯、優步、微博上的天才小熊貓等將互動傳播玩得很溜的品牌和營銷人的大多數作品來看,其廣告很大程度上呈現出“講故事-編段子-長文案-軟植入”的模式?!?
這意味著在互動傳播的微信新媒體傳播時代,受眾和品牌之間,信息傳遞與接收的主被動地位已經開始改變,而在進行新媒體文案創作時更是以軟文為主。然而那么是不是說微信新媒體時代傳統廣告失靈了呢?微信等新媒體廣告和傳統廣告又有什么區別呢?
1.傳統廣告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廣告這個概念,廣告就是廣而告之,是為了影響消費者并改變他們的行為。那么廣告要如何影響消費者并改變他們的行為呢?傳統廣告時代,廣告主要以電視不停輪放、報刊雜志為主,而且文案往往單刀直入,其目的赤裸裸就是讓你去買。
比如小時候看電視總會在劇情精彩的時候插播腦白金的廣告,雖然你很討厭它,但不得不承認它很有用,到現在為止都記得那句“送禮就送腦白金”的廣告詞。這就是廣告理論中的“曝光效應”,意思是,一個東西,只要在你面前出現的次數越多,你看的越多,你就會覺得它越好,所以單純的品牌曝光是有意義的,不管是強制閱讀還是主動閱讀。
2.微信等新媒體廣告
如何定義新媒體廣告,是不是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段子就代表了新媒體廣告全部嗎?然而這兩者其實都只是新媒體廣告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就像廣告牛人說的那樣,“哪有什么傳統廣告和新媒體廣告?”“我覺得新浪搜狐的Bannner就是傳統廣告?!?
我們一說新媒體,好像除了微博微信就沒有其他了,可能是因為大部分的新媒體公司只會做兩個,寫篇微信文章,弄個Social就開始說自己做的是新媒體廣告。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目前微信公眾號已經有1000萬個,當所有品牌都建立了自己的公眾賬號的時候,你是不是真的了解微信運營和新媒體運營?你是否想過,你的企業真的適合做一個公號嗎?建立公號前,請仔細想想,別人為什么要關注你的公號?別人為什么要關注一個看起來就沒趣的企業官方公眾賬號?
其實新媒體廣告投放量最大的應該是百度關鍵詞、聯盟廣告、視頻前貼片、淘寶直通車、廣點通、微信朋友圈等等這些可以大量投放的地方。所以如果你有5000萬的新媒體預算,請問你怎么花?你不能找300個顧爺寫300篇公號文章吧,其實你算下來是很不劃算的,不信你去算算大部分知名公號的CPM。CPM在300-500元左右不考慮存在水軍刷量。優酷的CPM大概是50,微信朋友圈的一線城市CPM是100左右。
3.微信公眾號的長文案
如微信公號文章,它屬于選擇性閱讀,你就應該做到吸引打開(標題黨)、引導閱讀(故事性)、說服購買(產品賣點)、擴大影響(讓人有分享沖動)。當然全部做到這個很難,如果你注重成交,那就偏向客戶轉化,如果你注重傳播,那就給人分享的理由。如果你面對的是精準用戶,其實開門見山就挺好,因為他們有需求,你為什么還要遮遮掩掩?
傳統廣告經驗不會失靈,如果你的確有傳統廣告的經驗的話。如果你傳統廣告做的很牛逼,那么新媒體也沒什么難的。這里的問題在于,大部分廣告人做廣告時其實搞不懂廣告是否會有效,創意人其實不重視實際廣告效果,而只關心作品形式,然而隨著社會進步和觀念的改變,所有的形式都需要隨之調整。
電話咨詢
免費試用
預約演示
價格咨詢
獲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