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利用微信公眾號挽救企業公關危機
發布時間:[2016-02-20]分類:運營干貨
在今年2月15日,春節假期剛剛結束的那天,一篇題為《真相:楊元慶是合格的CEO嗎?》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刷屏,短時間內閱讀數就達到了10萬+,文章抨擊了楊元慶作為聯想CEO,將聯想的業績帶到了有史以來最差,不斷裁員,官僚體系復雜等,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讓小編,想到了在2015年發生的兩件事,一是由微信H5引發的解綁銀行卡的蝴蝶效應,還有就是百度賣吧事件在自媒體人的口誅筆伐下不斷發酵,上升到對企業價值觀的質疑。說起百度,最近好像又有點別的事,真是不讓自媒體們省心。扯遠了,針對上述事件,僅僅一天之后,微信認證為“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的公眾號“不停聯想的人”發布了題為《你是一名合格的自媒體人嗎?》的回應文章,正面回應了文章的一系列質疑。
在這個人人皆媒體的時代,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渠道的崛起真正做到了話語權的平等。若在幾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個人能和一家企業在同一個平臺上你來我往的唇槍舌戰。個人相對于企業來說,完全可以算是弱勢群體,如今,因為新媒體的發展,個人的聲音得以放大,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每一位用戶的聲音,因為每一個個人的發聲,都有可以醞釀成一場企業的危機。
那么要如何利用企業自身的微信公眾號來挽救企業的公關危機呢?
1:拿出事實證據反駁,以理服人
這幾年聯想在業內受到的質疑并不少,而寫《真相:楊元慶是合格的CEO嗎?》的作者則不幸成為了第一個遭到反擊的自媒體人。而聯想此次的回應也是頗為巧妙。首先,發布渠道并不是聯想的官方公號,而是一個同樣擁有聯想認證的“小號”,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個具有聯想官方背景的公號,其實和聯想的官方大號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之所以選擇用這個號發布回應文章,擅自推測,一來也許并不想此事過度放大,畢竟聯想這幾年業績不佳的確是事實;二來,也是想通過某種緩和的方式來傳達聯想自己的觀點——我也并不是好欺負的軟柿子。
而回應的文章本身,聯想選擇了逐句逐句挑錯的方式,大量列舉數字等事實錯誤,有理有據地進行了反駁,就連作者本人在之后也承認了自己文中的各種數字錯誤,并在第二天發布了訂正版的文章和致歉聲明。作為聯想而言,的確是扳回了一局。
企業利用自媒體向個人自媒體反擊的做法,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地位不斷上升也越來越頻繁,當然,聯想的做法比較討巧,沒有大張旗鼓,依然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用法律保護企業的名譽和形象
在面對侵權、造謠等挑釁行為時,企業以前往往通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應對,而如今,企業自媒體已經成為發聲最快的渠道。2015年11月16日,萬達集團的官方公眾號發布文章《今天,萬達正式起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公眾號,索賠1000萬元!》,因“頂尖企業家思維”冒用王健林名義發布文章,直接將改號告上法庭,并索賠巨款1000萬。此事一度引起軒然大波。
萬達利用自身龐大的新媒體聯盟,聯合內部上百個公眾號同時發布該聲明,打得對方毫無還手之力,不僅立即刪除了不實文章,而且將公號以往推文一并清空,并發文致歉求饒。不得不說,人多力量大啊!
3.制造另一話題,轉移公眾視野
去年國慶長假,38元青島大蝦事件一夜之間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頭條,青島這座城市也站在了風口浪尖上。雖說青島并不算一家企業,但是如果從企業自媒體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青島又能做什么呢?
10月7日,青島當地媒體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組題為《至少,青島還有他們》的圖片,為了抵消外界對于青島的不良印象,當地推出了這組“多數人在默默無聞地為這座城市付出”的工作鏡頭,有救生員、建筑工人,還有安檢員、環衛工人、公交車場充電工人等,屬于每座城市都四處可見、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這種回應并沒有繼續糾結于青島大蝦的對與錯,而是從側面其他角度重塑青島的形象,利用曲線救國的方式,試圖挽回大眾對于青島的理解與認識,這也不可謂是一種新的形式。
企業利用自媒體進行公關已經成為常規手段,但是自媒體的崛起同樣改變了傳統的公關模式,其實,企業在遇到個人自媒體挑戰時,不管用什么方法應對,需要注意的無非以下兩點:
1.即時反應:自媒體的最大優勢在于快,快到可以在一分鐘內就通過微博發布最新的聲明,這是對傳統媒體最大的顛覆,正如公關所謂的“黃金24小時”一樣,第一時間對危機有所反應是首要的。
2.心態平和:在個人和企業在話語權上完全平等的條件下,企業應該拋棄高高在上的心態,企業面對的不再是弱勢群體,通過自媒體渠道,任何一個負面消息都有可能得到充分的放大,所以,企業應該以正確的心態作出正確的回應。
電話咨詢
免費試用
預約演示
價格咨詢
獲取方案